11月18日周六下午 |
时间 |
地点 |
主题 |
主持人 |
15:00-15:30 |
钱伟长楼202室 |
漫谈热超构材料 报告人:黄吉平 |
陈国庆 |
15:00-15:30 |
谷电子学和石墨烯谷注入效率的提高报告人:吕文刚 |
15:30-16:00 |
纳米材料的磁光效应 报告人:笪海霞 |
16:00-16:15 |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From Half Metal to Chern Insulator 报告人:雎胜 |
16:15-16:30 |
茶歇 |
沈明荣 |
16:30-16:45 |
钱伟长楼202室 |
拓展内涵 融合创新--大学物理系列课程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报告人:施大宁 |
16:45-17:00 |
Phase ordering in non-equilibrium organization of “living” soft matter 报告人:马余强 |
17:00-17:30 |
电动力学教学改革尝试与效果 报告人:王振林 |
报告人简介:
漫谈热超构材料
报告人:黄吉平
黄吉平,理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在软物质物理领域开展研究工作,2006年9月起,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展经济物理方向的研究工作。已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物理报道》(Physics Reports)、《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影响因子大于3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篇左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中一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2项,霍英东基金会项目1项(“青年教师基金”),上海教委“曙光计划”项目,上海科委“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和“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
纳米材料的磁光效应
报告人:笪海霞
笪海霞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先后在新加坡高性能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系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2015年以高层次人才加盟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和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主要从事低维材料光与磁光学效应的研究,包括负折射率材料、多铁材料、石墨烯以及拓扑绝缘体等。先后在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7篇。
谷电子学和石墨烯谷注入效率的提高
报告人:吕文刚报告
吕文刚
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
1991-1995 苏州大学 物理系 本科
1995-1998 苏州大学物理系 硕士
1998-2001 南京大学物理系 博士
2001-2002 中科院物理所 博士后
2002-2004 麦基尔大学物理系 博士后
2004- 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低维材料量子输运性质
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30余篇,被引用400余次。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From Half Metal to Chern Insulator
报告人:雎胜
雎胜,理学博士,苏州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学者”,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5年和2008年先后在台湾大学物理系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开展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发展和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来探索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相关物理性质。已在Nano Letters, JACS, ACS Nano, PRApplied, PRB, APL,OL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
拓展内涵 融合创新--大学物理系列课程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报告人:施大宁
施大宁,理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从事物理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物理与艺术”,出版国家级精品教材《物理与艺术》,兼任全国文科类物理课程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他人引用超千次。主持完成的教改项目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曾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Phase ordering in non-equilibrium organization of “living” soft matter
报告人:马余强
马余强,理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9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主要从事物理学与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的软凝聚态物理领域研究,发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论文两百余篇,包括作为通信联系人身份发表在国际权威综合性刊物如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 以及多次受邀撰写综述性评述发表在Chem Soc Rev、Small、Soft Matter等。主持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霍英东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重要课题、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合作基金、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多项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
电动力学教学改革尝试与效果
报告人:王振林
王振林,理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先进个人。2005年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五)。先后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从1996年至今,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B (A/E),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ptics Letters, Langmuir, Acs Nano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所发表论文被他引800余次,获得1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欢迎有兴趣的师生光临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