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扬交通大学西迁精神的指示,理学院应物系教工党支部在钱伟长楼211会议室开展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支部书记朱云老师主持了这次会议。
会上首先由朱云书记领读了从媒体搜集到的关于交通大学西迁的报道,带领支部党员回顾了63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中央号召,告别繁华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科学发展与西部建设奉献芳华的感人故事。1955年,国家对当时国民经济建设方针做出了调整,把工业布局的重点放在内地,紧缩沿海建设,重要工业内迁。交大内迁正是基于西北工业基地建设的要求和离开国防前线的考量下作出的决定。
朱云领读完西迁事迹以后,系部党员老师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西迁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新时期传承和发扬西迁精神的感悟。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西迁人发扬舍个人小家为祖国大家的精神,放弃自己在上海优厚的生活工作条件,毅然而然地投入到大西北艰苦卓绝地建设中去。这种精神的内在驱动力就是西迁人发自内心的热烈而浓厚的爱国情怀。在这种爱国情怀的激励下,西迁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恶劣的条件下,把交大校区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把西北的工业振兴起来。爱国、奉献、奋斗,这是西迁人所具有的精神。当然,这些精神存在于那个年代以西迁人为代表的广大知识分子身上,并一直得到传承。比如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报效的科学家,比如一批坚守岗位,为国家耗尽生命的知识分子,比如黄大年。朱书记表示,爱国、奉献、奋斗精神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作为高校教师,也是知识分子的一员,要发扬爱国、奉献、奋斗的精神,坚守岗位,立足讲台,走在科技前沿。在教学中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在研究里不怕艰难,攻克难关,为科学研究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