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支部与学生团支部协同育人效能,引领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4月20日,理学院光科2403团支部携手校机关退休第一党支部,开展“弘扬‘江抗’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守护历史根脉 坚定文化自信”党团共建活动。师生走进江抗东进纪念馆与梅里遗址博物馆,通过沉浸式研学,深刻感悟革命精神与历史文化的交融魅力,在岁月长河中汲取奋进力量。
拉开红色课堂序幕:馆长倾情讲解,重现烽火岁月记忆
活动首站,师生一行来到江抗东进纪念馆。该馆以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东进抗日的历史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文物、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光辉历程。在馆长的引领下,师生们依次参观了“抗日烽火燃江南”“江抗东进启新篇”“浴血奋战卫山河”等展区,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战时遗物,深刻体悟革命先烈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崇高品格。
在红色教育活动中,馆长以深邃的历史视角,为青年学生深入阐释 “江抗精神”的丰富内涵。讲解结束后,馆长深情寄语在场学子:“希望大家铭记峥嵘岁月,珍视眼前的和平与发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之中。”光科2403团支部的同学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革命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和平盛世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将以不懈奋斗捍卫这一切,用实际行动践行报国之志!”
溯源吴地文明密码:前辈以史为钥,解码千年文化基因
随后,师生一行前往梅里遗址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跨越三千年的文化寻根之旅。作为无锡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春秋时期遗址,梅里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陶器及建筑遗迹,生动展现了吴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独特魅力。在展厅中,师生们驻足观摩文物,聆听老前辈讲述“泰伯奔吴”的千古佳话。老前辈结合展馆中的青铜礼器、农耕工具等文物,将吴文化起源娓娓道来。他特别指出,泰伯“让”的胸怀与“闯”的魄力,正是当代青年在科技创新中需要的格局与担当,“既要谦逊协作,也要敢为人先”。
这也让同学们明白,科技与人文从来不是对立的,作为学生,既要追求技术创新,也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泰伯开拓江南的故事启示当代青年,真正的创新需要打破地域与思维的边界。
老少携手共话未来:传承经验智慧,培育创新发展火种
活动结束,共建支部组织召开“红色基因永相传 青春奋进新时代”专题座谈会,进一步深化共建成果。座谈会上,退休党支部前辈以“从烽火硝烟到科技前沿”为题,回顾江抗将士用简陋武器抗击侵略者的历史,对比当前光学领域核心技术攻坚现状,激励同学们:“当年‘土枪土炮’需要智慧创新,如今‘卡脖子’技术更需要敢为人先。希望同学们传承江抗精神,在光电芯片、激光技术等领域勇闯‘无人区’!”
此次活动以沉浸式学习为载体,将红色基因与文化溯源深度融入青年学子的思政教育,为铸魂育人提供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党团共建机制,为培育既有深厚家国情怀、又具开拓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注入强劲动能。

师生一行参观江抗东进纪念馆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