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酷暑的烈日无私地炙烤着大地的每个角落,浙江抗战战场拾“遗”调研团的同学们,一道参观了位于浙江金华的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台湾义勇队是由台湾同胞组成,直接参加祖国抗战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抗日队伍,同学们相信,在台湾义勇队纪念馆一定可以寻到不少关于抗战的历史。
当日下午2点,拾“遗”调研团的四名同学顶着烈日,一路询问,终于找到了藏在幽静的酒坊巷深处的台湾义勇队纪念馆。踏入纪念馆,一位手持扇子的老奶奶朝着我们迎面走来,她便是我们今天的“义务解说员”。老奶奶摇着扇子,鼻尖上满是细密的汗珠,笑着说:“没想到大热天的巷子里,会冒出你们几个追寻抗战记忆的小朋友啊!”由老奶奶带领着,同学们细致地参观了纪念馆。
纪念馆的第一间藏室里挂着连战、汪道涵、马英九、陈云林等人的题词,这都是2006年建馆之时在各地收集的。第二间居室摆放着数十件文物、老照片以及台湾义勇军的历史介绍。自《马关条约》割台湾为日本殖民地开始,就有不少台湾同胞迁往大陆。而七七事变后,1939年2月22日,台湾义勇队在李友邦的带领下组建,同时组建的还有由台湾人民子女组成的“台湾少年团”。他们的主要任务有宣传教育、对地政治工作、医疗工作和国防工作。我们的台湾同胞用他们的自身技艺实现保卫祖国的誓言:少年团通过唱歌、舞蹈、话剧等方式进行抗战宣传;台湾同胞做日语翻译,教化俘虏;医护人员利用自身的医疗技术,先后成立4家“台湾医院”,其中台湾义勇军纪念馆就是第一家医院的旧址。直到1942年,浙赣战役爆发,金华沦陷,台湾义勇队南撤至福建,1946年遭当局解散,解散时已有400名成员。他们为全民族的伟大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解说员老奶奶多次提到一个人——李友邦,也就是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的少将队长。李友邦指出:欲救台湾,必先救国;欲致力于台湾革命的成功,必先致力于中国抗战的胜利。后来他又根据形势的发展提出“建设台湾,保卫祖国”,坚信“台湾人命必须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抗战胜利后回台的李友邦于1952年被当局已“匪谍叛乱”罪名杀害,享年46岁,后来得以平冤昭雪。
最后,解说员老奶奶还拿了很多纪念馆的资料给同学们,并再三提出要让我们记住并传播这些两岸人民共同抗战的英勇事迹。这些历史故事如今深藏在这酒香迷漫的小巷中,也许并不会有太多人主动过来参观,所以,更需要我们浙江抗战战场拾“遗”调研团的学生们将这些历史资料整理、记录并传播
下去,时刻提醒人们不忘抗战历史,追忆革命前辈,开创美好未来。
拾遗调研团抵达台湾义勇队纪念馆
李友邦雕像
海峡两岸送来的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