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团学工作

文化活动

首页

理学院长征之冀实践团走进遵义

作者:文:王兰;审核:陈祎  编辑:   发布日期: 2016-07-24   来源:院学工办(分团委)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 80 周年和建党 95 周年,铭记历史,深刻理解和学习长征精神, 7 17 日,江南大学理学院长征之冀实践团的王兰同学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学习。
在来之前,王兰同学已经做好了功课:遵义会议在整个长征中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折点,在会议中纠正了许多错误,并确立了正确的领导团队和决策,从此走出了长征的新篇章。会址的门前是一段阶梯,走完阶梯,让人感到肃穆和历史的厚重感。进入馆内,王兰同学十分惊叹里面的氛围,几乎没有人在大声说话,人们都带着一种严肃的态度去参观这些历史遗迹,整个大厅里回荡的是解说员或高或低的讲解声。
在馆内众多陈列中,让王兰同学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一群红军领导人的雕像,他们目光如炬,坚定的望着前方。从雕像中王兰同学似乎看到了红军长征时在炮火加诸于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为人民勇敢战斗的英姿。红军战士用双脚走出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走出了人民的希望,开拓了中国的未来。
参观完会址后,王兰同学采访了与她同行的同学。当问到为什么红军在国民党的多面夹击下,面对敌方如此优势的人数和武器装备下,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时,那位同学说到,我想这是信仰的力量。因为所有人都抱着为人民、为国家的信仰,所以无论在多么艰苦多么难的环境下,我们仍不会放弃。什么都可以被消灭,被打到,但是信仰会永远存在,它会指导一代又一代的勇士为之奋斗,甚至付出生命,就像一句诗写得一样,我无悔慷慨的赴死,我心中的火与时间一样恒久。
遵义之行结束了,但是王兰同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红军的精神和信仰所有人都应该认真去学习,前辈们用自己的身体铺成了新中国的路,用肩膀扛起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深刻认识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了解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遵义会议等红色历史,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的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理学院长征之冀实践团走进遵义

革命伟人

理学院长征之冀实践团走进遵义

红军所用枪支

理学院长征之冀实践团走进遵义

红军开会模拟场地

理学院长征之冀实践团走进遵义

遵义会址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