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理学院第四十七期“教授有约”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理学院陈珂教授,与学生开展了一场聚焦光纤传感技术的对话。活动持续一小时,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深受启发。
活动伊始,陈珂老师以“光纤光声气体传感技术”为切入点,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出发,引出高电压变压器、气体绝缘设备及煤矿井下气体监测等实际应用场景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他谈到,在实际工程科研中,“信号弱、干扰大、检测精度低”等核心问题也持续考验着研究者的创新思维与系统解决能力。
互动环节中,陈珂老师谈到,科研攻关与课程学习具有相似的逻辑——不能仅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层面,而应主动构建“问题意识-机理分析-技术突破”的闭环思维。他以自己团队开发的“多通光声池”“微型光纤F-P传感器”为例,阐释如何通过光声激发增强、差分探测和自校正方法,将检测灵敏度提升两个数量级,实现了对极微弱光声信号的有效提取。
在谈到学业与职业规划时,陈珂老师结合团队中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成长案例指出,有明确目标并注重积累创新能力的学生,不仅在学术上成果频出——如发表中科院一区TOP论文、获批国家博士生项目,更在就业中展现出显著竞争力。他提醒在场同学,“技术迭代加速的今天,满足于学校日常理论知识学习将难以应对未来行业变革。只有主动拥抱跨学科知识、培养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智能传感等新兴领域占据先机。”
最后,陈珂老师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方向和实际情况,指出真正的技术生命力来自于对实际问题的持续洞察与迭代优化,科技的不断革新最终还是回到实践,改善社会生活水平。他鼓励同学们“从国家战略与行业痛点中寻找课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并强调,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走向产业,扎实的专业基础、主动的规划意识和持续的学习能力才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
本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光纤传感技术的前沿进展,陈珂老师更通过丰富的科研实践与育人经验,为学子奉献了一场融合专业认知、科研方法与生涯规划的启发性精彩讲座,鼓励学子在技术飞速变革的时代提前布局知识结构,培养系统思维与创新意识,从容应对时代挑战并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活动现场

陈珂教授作精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