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南京大学徐骏教授在线作了题为“基于光热效应的固态储能电池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理学院院长陈国庆教授主持,理学院的部分教师与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聆听了该报告。
报告中,徐骏教授首先从需求出发,指出固态锂电池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电池的电极、电解质、结构等已经被广泛的研究。硅的能量密度比石墨高一个量级,将硅代替传统锂电池中的石墨理论上可以得到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态锂电池。然而锂离子嵌入后硅会产生400%的体积膨胀,并且硅的导电性低,导致电池的循环次数的减少。2014年硅纳米线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然而,纳米线阵列的接触点较少,稳定性不高。为此,徐教授课题组开创性地提出了交叉互联纳米线的做法,构建了目前为止循环寿命最长且可快充的硅纳米线负极。接着讲解了电池体系中理论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金属锂-空气电池。指出全固态的锂金属-空气电池已经是下一代高比储能电池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该电池在深空探测和地外生存等领域更是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课题组基于廉价丰富的太阳能和空气/二氧化碳,提出了SPTB技术,获得了收款超低温(-73℃)全固态锂-空气电池、操作温度最宽(-73℃至120℃)的全固态锂-空气电池和充电电位最低且循环寿命最长的固态Li-CO2电池。报告内容充实有趣,深入浅出的展示了固态锂电池的发展过程和技术方向。报告结束后,多名师生与徐骏教授进行了问题讨论,学术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徐骏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新生学院执行院长。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主持国自科创新研究群体、重点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个科研项目,曾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称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等。
徐骏教授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