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理学院举办第四十五期“教授有约”

作者:文图:理学院学生会学术部 审核:董小平  编辑:理学院   发布日期: 2025-04-03   来源:院学工办(分团委)  

4月2日下午,理学院第四十五期“教授有约”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理学院胡满峰老师,与50余名学生展开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对话。胡教授结合学科特点、社会现状与学生困惑,用生动的案例与犀利的观点,为学子们剖析成长困境,指引未来方向。活动持续一小时,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受益匪浅。

漫谈点一:从《高数》《数分》的挑战谈起。

活动伊始,胡满峰教授便直击学生普遍关注的学业难点。他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核心课程《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引入,谈到这两门课程挂科率高并由此分析背后的原因,启发在场所有同学的思考。胡老师分析称,课程的高难度并非唯一原因,部分同学仍延续高中的被动学习模式,而进入大学,缺少高中的管教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目的,忽视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老师还拿往届挂科的同学举例,该同学多次挂科,遭到退学警告。而同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另一位同学却依靠着强大的数学能力和编程能力成功保研至国防科技大学。两相对比之下,胡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漫谈中给与会学子上了十分重要的一节课:大学生对未来的规划至关重要。

漫谈点二:规划缺失之痛——从学业困境到职业焦虑的连锁反应

在谈及职业规划时,胡教授引用“温水煮青蛙”的隐喻向在场的同学们阐释:许多同学满足于完成课业、应付考试,及格飘过就好,却对技术变革与行业趋势视而不见,对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没有把握,没有利用大学生活充实自己的知识,掌握社会需要的技能,白白浪费大好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发现,市场需求早已迭代升级。真正的危机不是知识过时,而是思维停滞。

互动直击环节:破解就业焦虑的底层逻辑  

在自由提问环节,有同学抛出了当前热议话题“网络上热议‘毕业即失业’”、“程序员的35岁危机”等。胡老师指出,在面对35岁失业危机这一焦虑时,我们也应该考虑“技术深度决定职业天花板”。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经验毫无疑问能够助力其在某个领域的持续深耕。这也给同学们启示:只要能够持续学习,丰富经验,年龄反而会成为经验积累的加分项。

尾声:规划人生是一场终身修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传统行业可能会受到冲击,而新兴行业不断涌现,社会环境和就业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人生规划可以让大学生提前思考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如果学生在规划中考虑到这种趋势,就可以提前学习相关的新兴技术知识。

大学阶段是职业探索的关键时期,提前规划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方向,还能为应对社会变化做好准备。本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启发,激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业与职业挑战。

活动现场